连铸用功能质量好的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指整体塞棒、(钢包)长水口和浸入式水口,称为连铸三大件,也有人把钢包滑板、中间包滑板、中间包上水口包含在内,均为含碳耐火材料,通称为碳结合耐火材料。其实,中间包滑板控流结构已越来越少见,有被塞棒取代的趋势。主要讨论连铸用功能云南耐火保温砖的生产制造用原料技术。对材质的性能要求,连铸要求其功能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抗合成渣侵蚀、抗钢液侵蚀以及适宜的高温强度。这些特性要求又因三大件的使用部位及钢种、冶炼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发挥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在连铸工业的作用,今后还需在原料多样化、复合化及新型防氧化剂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云南隔热砖被侵蚀后,与它接触的熔融物中增添了SO₂和Al₂O₃的成分。熔融物将扩散到玻璃液的其余部分中去。在扩散过程中,熔融物的成分发生变化,SO₂和碱液增加了,而在界面上发生了β-Al₂O₃结晶的聚集作用,所以,在耐火材料与玻璃液的接触面上,首先是莫来石层,接着是β-Al₂O₃层,然后是未受侵蚀的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溶解后,使玻璃液黏度增大,促使在耐火材料表面形成较难移动的保护层,减弱了继续侵蚀的作用。玻璃液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作用,取决于其黏度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黏度低和表面张力小的玻璃液最容易浸润质量好的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并从其表面细孔吸入内部,使整个耐火材料受到强烈的侵蚀。
高碱玻璃具有较低的黏度,硼硅酸盐玻璃的表面张力小,所以,它们的侵蚀作用就剧烈。提高熔制温度会降低熔融玻璃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从而也加速了侵蚀作用。含硼酸、磷酸、氟、铝、钡化合物的玻璃液,对隔热砖有剧烈的侵蚀作用,强烈的玻璃液对流和不稳定的液面会把保护层冲刷掉,加速蚀损。对质量好的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本身来说,蚀损程度主要与它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状态有关。一般耐火材料的结构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的。气孔,特别是开口气孔,是侵蚀剂渗入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内部的通道,并使侵蚀面增加。相对于晶相来说,玻璃相是薄弱环节,其化学稳定性差,要提高耐火材料的抗侵蚀,必须使其高温的稳定晶相增多,玻璃相含量减少,且软化温度和黏度要大,气孔率尽可能低。
玻璃液沿着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流动时具有滴水穿石的功效,把耐火材料磨出一条条沟槽,这是机械磨损。主要磨损部位在玻璃液面处。另外,在循环液流流动处(特别是液流紊乱处)也明显可见。当液面波动及液流变化(如受温度波动影响)时,磨损加剧。物理侵蚀与时间、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物理侵蚀最重要的是玻璃液流的冲刷作用和隔热砖。在高温区,熔融玻璃液流的冲刷作用会使化学侵蚀速率成倍增加。在低温区域,化学侵蚀很小,主要是液流冲刷的物理侵蚀。在熔化池高温区,玻璃流黏度低,液流强烈。尤其是使用电助熔和鼓泡以后,液流更为强烈。强烈的冲刷作用与化学侵蚀配合会对质量好的隔热耐火砖厂家耐火材料造成很大的破坏。
料粉对耐火材料的蚀损作用主要表现在粉料高温蒸发的碱性蒸气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如云南隔热砖表面的熔蚀、内部的“鼠洞”等,以及格子砖中的反霞石化作用等。再者,粉料中超细粉的飞料在蓄热室格子体中集聚,形成瘤子,堵塞格子孔,严重时造成格子砖倒塌、损毁,被迫热修。蚀损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熔化温度每提高50~60℃就会使使用期限缩短约一年。前脸墙、加料口、熔化部前部空间、池壁、小炉、蓄热室上层格子体等部位都会受到料粉的蚀损。玻璃液对隔热耐火砖厂家耐火材料的蚀损作用比料粉要小得多,玻璃液与耐火材料界面层上的相反应是复杂的。玻璃液首先溶解耐火材料中的游离的SO₂。莫来石的溶解速度较小,它聚集到玻璃液和耐火材料的界面上,虽然小结晶的莫来石溶解了,但在使用时大结晶的莫来石甚至有了增长。
此外,还要求晶相细小并均匀分布在玻璃相中,形成均匀致密的组织结构。焦炉隔热砖表面不平整和裂纹会使侵蚀加剧,液面处的池壁砖和池壁砖砌缝处于易被玻璃液蚀损的地方,水平缝的蚀损比垂直缝严重,故要求砌体表面光滑,砲缝小,并要整块立砌.煤气与重油的燃烧产物及个别配合料组分的挥发物,也会腐蚀火焰空间、小炉、蓄热室等处的隔热耐火砖耐火材料。高温下不同筑炉材料之间会相互反应,以致损坏。如1600~1650℃黏土砖和硅砖会剧烈反应,高铝砖和硅砖会起中等反应,云南隔热耐火砖电熔锆刚玉砖与硅砖会起剧烈反应,严重共熔。电熔锆刚玉砖与石英砖、白泡石起中等反应,而与刚玉砖起接触反应。所以,刚玉砖可用作过渡材料。